拒绝购买校外摊贩食品 仪征市实验中学初一(8)印浩然等 辅导教师:刘茂鹏
一、方案设计的背景
在我们学校周边,总有一些小摊贩聚集着,他们的经营场所不固定,他们或用小推车或推着三轮车、自行车,向学生们兜售各种小包装零食、麻辣烫、烤肠等食品。门口无证、无照的商贩阻塞了交通,凌乱摆放的小食品,有的没有厂名厂址,有的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有的竟然是过期变质食品。每当学生放学和上学之时,他们的摊点前人头攒动,生意红火。这种劣质食品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健康安全。为此,我们开展了“拒绝购买校外摊贩食品”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既有时代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卫生意识、食品安全意识。
二、方案设计的目的
1、调查校园周边消费环境,感知校外摊贩食品的危害,向全校同学呼吁积极行动起来,管住自己的手,不在学校门口流动摊贩处买食品,管住自己的口,不在校门口吃早点和零食。让门前“流动摊贩”远离亲亲校园,让门前“垃圾食品”从此销声匿迹,让实验中学大门前真正净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2、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食品消费,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3、促进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这项活动,提高环保卫生意识,共同关心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配合学校共同采取措施,加强对校外摊贩的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取缔无照经营,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方案的实施过程
主要由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教师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指导。
1、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门口进行明查暗访、拍照取证,从而了解现状,收集资料,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令人担忧。
境头一:一辆满是油渍玻璃橱窗的三轮车,内置燃气炉上,一口乌黑的大锅,一锅不知熬了多长时间却久未更换的食油,炸着一些不知名的类似于汉堡肉片状的小吃,同学们踮起足尖、伸长脖子在一旁等待。
镜头二:一只燃着煤球的铁炉旁支架起一块木板,一双收完钱后又夹起煤球的双手和着满街的灰尘,搓揉着一团不知是“白”还是“黄”的面粉。
镜头三:校门口绿色垃圾筒前围着一群背着书包的学生,在寒风中吸溜着鼻涕,啃食着手中用塑料袋包裹的食物。门卫爷爷手持扫帚、簸箕,不停清扫,“白色”的塑料制品仍在校门口漫天飞舞……
2、发起倡议。初一(8)班的印浩然等同学在全校集会中向同学们发起了“拒绝零食,关注健康,净化校园”的倡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3、校团委组织学生举行相关的知识竞赛。同学们查找各种资料,了解了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了解了校外摊贩食品的危害、如何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4、每个班级以“拒绝购买校外摊贩食品”为主题举行丰富多彩的班会。同学们用小品、相声、辩论等多种形式表达了自己拒绝摊贩食品的决心。
通过班会,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不健康、不卫生的食品,决心做到不在学校周边地摊购买不卫生的食品,即进行了“知对错”的教育;懂得了不健康食品的危害,发出倡议不购买学校周边小摊贩的零食,并开展制止买零食行为的活动,即进行了“辨荣辱”的教育;明确了什么是绿色食品,什么是科学健康的饮食,决心自觉改变不良习惯,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即进行了“明是非”的教育。
本次活动,各班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明理”,为“导行”打下基础,达到了预期效果。
5、加强监督力度。同学校的自管自育检查结合起来,校团委、学生会每天安排值日老师和同学在学校两旁,无证流动摊贩集中的地方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有关情况在学校的公告栏进行通报。
6、利用学校广播台播放《吃零食与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讲座。提醒同学们购买食品要做到三个“不要”。一不要在路边小摊点购买食品;二不要购买没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的“三无”产品;三不要购买包装有问题的食品,包装不好的产品往往容易变质或者受到污染。
7、在同学们真正意识到零食的危害后,我校举行了“注重环保、拒绝零食、关爱健康、从我做起”的大型签名活动。活动中学生代表作了发言,表达了拒绝零食、美化校园的决心,最后学生们在横幅上留下了自己的誓言和姓名,以此督促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倡议。我校将借此次活动,给学生健康文明,还校园美丽洁净。
8、为保证校园食品安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共同采取措施,加强对校外摊贩的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四、方案的实施成果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学校周边环境有所改善,原本聚集在学校周围的无证摊贩现已搬离,校园两旁的道路畅通了,卫生情况大有好转,学生按时上学,教学秩序得到了保障。
五、学生的心得体会
这个活动看似小,意义很深远。在活动中,我们不仅利用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还学会了许多从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真多,以后我们还将积极参加美境行动。校园周边环境的改善其实不难,只要我们有心,能够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此,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环境保护的责任心。
六、指导教师的感受:
参加美境行动,对一个学校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强。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校外摊贩食品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身边生存环境,还发挥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张扬了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信心、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合作者,与学生共成长。美境行动的选题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同时应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联姻,以便更广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正确引导,措施方法得当,青少年学生蕴涵的创造潜能定会蓬勃释放。陶行知先生描述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就会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校方点评:
参加美境行动,对一个学校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强。拒绝购买校外摊贩食品活动是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实践活动之一,具有可操作性、新颖性及科学性。美在参与,贵在行动。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校外摊贩食品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身边生存环境,还发挥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张扬了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信心、成就感和幸福感。活动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学生是学校的真正的主人,只有全校师生携起手来,才能把学校塑造得更加美好。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美境行动。
学校建议美境行动要加强宣传,要经常开展下去,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行动,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影响和效果。
附一:
拒绝购买校外摊贩食品的倡议书
同学们:
面对校园外喷香的烧烤、油炸食品,面对小摊上花花绿绿的糖果、香辣丝……你是不是经常驻足观望,垂涎欲滴?是不是经常掏出口袋里的零花钱买一些解解馋瘾?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放学后,堵塞的校门口,有些同学有滋有味地啃着炸鸡翅、煎火腿肠;中午时分,有些同学津津有味地吃着方便面等,随手丢下的垃圾屡见不鲜。学校内外地上果皮纸屑“遍地开花”,楼梯口处零食包装袋随风飘扬,严重影响了校内外环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吃零食不但影响学校的环境卫生、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很多零食含有过量的色素,有的还是地沟油做的,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吃零食最容易由于手不干净或食品不洁而致肝炎、腹泻等疾病,非常不利于身体发育。另外在零食的质量和卫生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长期食用含有过量色素(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引起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食欲减退等症状。所以说:吃零食,百害而无一利!但总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的嘴,养成买零食、吃零食的坏习惯,一日三餐却不好好吃,主次颠倒,影响食欲,妨碍消化系统功能,既损害了身体健康,又破坏了校园的卫生整洁。为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饮食观、消费观,帮助大家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就“远离“流动摊贩”,拒绝“垃圾食品”发出以下倡议:
一、吃好一日三餐,特别注意吃好早餐和午餐。尽量不带零花钱上学,不买零食,不把零食当正餐。坚持杜绝零食,在校不吃零食。
二、坚持每天自带饮用水,或喝学校提供的热水,拒绝“可乐、雪碧、奶茶”等各类碳酸饮料及含添加剂的食品,不吃易吃坏肚子的“冰棒、冰沙”等冷冻食品。
三、不在上学、放学途中及学校门前购买和食用各类零食,彻底远离油炸食品及校道小店和马路边小摊贩的烧烤等不洁的食品。
四、不课间到校外买零食,不在校园里边走边吃。
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入畚箕或垃圾桶里。
同学们,为爱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保持美丽的校园环境,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学校“保护校园环境志愿者”活动,自觉抵制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卫生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市民,共同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勇气,庄重地许下诺言:拒绝购买校外摊贩食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附二:活动的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