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弘扬民间工艺
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小组成员:徐玲芝、廖怡纬、陈琳漪、李冉、花雪梅
辅导教师:戈建红、王月英
一、活动背景
太仓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焚烧。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对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甚至认识上出现偏差,认为秸秆是废弃物,不是资源,且量大,占地多,无处可弃,不如一把火烧之,省钱省事,这样每年的对太仓的环境污染有多严重,可想而知。那我们学校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学校行动小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只有有效地利用秸秆,将它变废为宝,才是解决之道。如何利用呢,有老师提到了民间工艺家史仁杰老师,他将秸秆制作成了麦秸画,成为了工艺品,非常有欣赏价值。继承学习麦秸制作,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太仓独特的文化资源,而且有利于提高我校师生的艺术修养、劳技能力和资源再生利用的环保意识。我们决定聘请史仁杰老师为校外辅导员,在校内成立麦秸制作培训基地,开展“变废为宝,弘扬民间工艺”行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变废为宝,弘扬民间工艺”这一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把对环境的认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懂得将秸秆制作成麦秸画能减少污染,净化空气,保护家乡的环境。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麦秸工艺,积极投身麦秸制作, 为太仓的“蓝天工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活动过程:
此项活动由我校原五(1)班同学在戈建红老师的指导下策划并付诸实践,由王月英老师对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帮助。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成立麦秸制作培训基地
学校聘请了史仁杰老师为校外辅导员,在校内成立麦秸制作培训基地,史仁杰与王月英师徒俩常驻我校麦秸工艺创作室。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红领巾广播、家委会等途径让全校师生、学生家长了解该项目的情况,增加活动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同时,学校加强了宣传教育,邀请史仁杰老师为学生作麦秸制作知识的讲座,王月英老师也为教师进行了麦秸制作培训,使全校师生都能了解麦秸制作。
学校的大麦种植基地在我校规划的生态园内,通过参观活动,使学生既了解了大麦生长的过程,更亲身感受到麦秸画艺术作品竟是由这么不起眼的麦秆制作而成,真正是变废为宝啊!
史仁杰老师为学生作麦秸制作知识讲座
王月英老师在为老师培训
学生参观大麦种植基地
第二阶段:开设校本课程
学校创编了麦秸工艺校本教材,教务处组织相关教师学习,进一步了解麦秸的制作流程,按《麦秸工艺校本课程实施安排表》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美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等相关课程中加以实施,普及麦秸工艺。五、六年级除了课堂教学中普及麦秸制作外,挑选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精心培养,组成麦秸创作兴趣班,由王月英老师亲自辅导,进一步提高麦秸创作的技能与水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将农民废弃的秸秆真正变废为宝,环保理念得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中,学校递交的《麦秸工艺》校本教材荣获二等奖。陶亚红老师获全国劳技评优课《麦秸制作——小兔》一等奖,并赴北京参加说课展示。
麦秸工艺校本教材
麦秸工艺备课
课堂教学与兴趣组活动
师生成果
第三阶段:宣传、展示师生麦秸作品
在实施“变废为宝,弘扬民间工艺”主题活动中,我们不仅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变废为宝的理念,还能够把这种理念延伸至家庭乃至社会群体。学校的走廊、楼道、陈列室内都有师生的麦秸作品,让每个来到四小的人都能亲身体会到小小秸秆用处大,通过校报《彩练》向家长、社会人士宣传。同时,学校开展了“剪麦秆”活动,让家长们亲身感受被他们遗弃的秸秆是如何被利用起来的。
在太仓市城厢镇首批社区少工委成立仪式上,我校学生的麦秸工艺作品一亮相就引起了众多来宾、领导的好评, 看着这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谁不惊叹这一根根毫不起眼、被农民作为废料焚烧并污染空气的麦秸在师生的手中创造出的“新生命”?《扬子经济时报》《长三角教育》《苏州日报》等媒体多次刊登了相关报道及师生的麦秸工艺作品,也迎来了德国、印尼、国家环保部、国家计生委以及省市领导的参观驻足。
校报《彩练》
麦秸工艺作品亮相城厢镇首批社区少工委成立仪式
上海绿色主妇环境保护联合会姜玫瑰女士在我校陈列室留影
孩子们在“剪麦秆”
三边会议展示
四、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意义非常大,师生共同将秸秆制作成麦秸画,极好地宣传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并通过学生带动了广大家长、周边农民,提高了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意识。活动同时也得到了市环保局领导的肯定,大家表示:一起齐心协力,小手大手,牵手同行,为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奋斗!
五、学生参与美境行动的感受
爱护环境,从麦秸制作开始
六(1)班 陈琳漪
作为美境行动小组的一名成员,我感到非常幸运。这个学期我真正的认识了环保,我感谢老师让我懂得了麦秸制作。
麦秸常常被人类废弃,我从前也认为麦秸一根根的能做什么,可现在,我却不这么想,我把麦秸一根根的压平,整整齐齐的贴在拷贝纸上,再小心翼翼地刻下来,工工整整的贴在黑色卡纸上。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就诞生了。有这样一幅画:麦秸草帽下您弓着腰,精心呵护着新生的苗儿;夕阳洒落让剪影斑驳。有这样一首歌:田埂里您那隆起的背,动情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风儿幻化作骊歌飘散着希冀。有这样一个人:五月天里捎来春播的佳音,这些都是用麦秸制作而成的。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就从不浪费一根根麦秸做起。
让我们共同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
六、教师指导美境行动的感受
变废为宝,你我之责
戈建红
作为一名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参加美境行动,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项活动不是要求你知识有多么高深,多么专业,而是让学生去感受身边的事情,且是可以实施的。通过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长了社会阅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环保素养,因为他们在“变废为宝——弘扬民间工艺”的行动中真正把变废为宝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中。他们在参与过程当中,自觉履行了环保的责任,也作为一个传播者,把变废为宝理念传播给自己周围的人。
由于该项目重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特性,因此我校的学生参与热情高。通过学生的环保行动带动了家长们、周围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大家能够明白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人都争当生态环境的卫士,这样我们的环境将会更加美丽。
这次美境活动,作为指导教师的我同样受益颇多。它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美境行动”不是一个简单的比赛,而是一个广阔的展示平台,行动过程中强调学生们身体力行的实践,看重环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和普及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活动意义的所在。现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成功了!我们的行动影响着周围人的行为。如果活动不断地开展下去的话,我相信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一定会在青少年,广大民众的心中生根发芽,就像我们能改变世界,我们都在共同努力,用行动把地球变得更美好。
七、学校领导点评
“美境行动”是一项旨在鼓励中小学生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运用掌握知识,设计并动手实施力所能及的环保方案的公益活动。它不仅让直接参与的学生、教师受益匪浅,而且惠及家长、周边农民。参与者也确实以行动改善了环境面貌,为太仓的“蓝天工程”作出了贡献,提高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环境意识,“变废为宝——弘扬民间工艺”这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为我们家乡人民上了生动的一课。美境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实施,无不尽心尽力,大家在合作中共同获得了提高。但美化环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事情,希望学校的美境行动小组,不要停下脚步,继续探讨,采取更多的形式,把变废为宝行动坚持下去,影响更多的人和地区,让大家充分认识资源的再生利用,用行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八、当地政府对方案的点评
本活动方案设计合理,便于操作,它从关注节能减排的环保热点问题出发,进而在麦秸工艺校本课程中有机融入和强化环境与资源的教育,精心策划和组织“变废为宝——弘扬民间工艺”专项环境教育活动,并且在活动的全过程中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参与,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麦秸制作技能,更为太仓的“蓝天工程”做出了贡献。
建议学校进一步将此项活动延伸出去,充分发挥辐射作用,这样对整个太仓的环境质量,培养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