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环境网首页  
首 页   |   美境介绍   |   美境报道   |   优秀实施方案   |   演讲比赛   |   获奖名单   |   参与体会   |   美境文档下载   |        参与“我是美丽江苏小主人”活动
您的位置:首页 > 优秀实施方案推荐 > 第十二届(2015)
“城市小农夫”种植实践活动
作者/来源:南京市龙江小学  采编:admin

【方案名称】 南京市龙江小学“城市小农夫”种植实践活动
【学校名称】 南京市龙江小学
【辅导老师姓名】 魏福伍
【参与学生代表姓名】 崔龄予  管絮彤  钟海铭  钱颖嘉
【参与学生总数】 11人
【方案实施过程简述】
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南京市龙江小学(力学小学分校)传承“力学” 精神,秉持“乐活”的教育理念,期待师生健康、快乐、力学、永续地发展。学校致力于绿色教育,现为南京市园林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绿旗嘉奖。
根据学校发展的特色,学校建设了“城市小农夫”种植园,以创建南京市智慧校园为契机,打造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种植平台。在种植活动中,学校主张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动手实践,追求活动体验,希望以“城市小农夫” 种植园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身边的绿化,爱护绿色植物。
活动时间:2015年2月—2015年10月
活动过程:在“城市小农夫”种植园内,学校建设了三层立体式的种植架,一二两层种植槽分到全校各个班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种植探究的机会。在这里,孩子们变换角色,成了“城市小农夫”。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植物生长的过程,在亲近生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城市小农夫”种植园探究学习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同学们以学校“城市小农夫”种植园这一教育资源作为学习环境,针对学生在种植中发现的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并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建构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环境素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步提高。
这片种植园,不但是种植体验园,还是师生们的“开心农场”,每学期开学初开园时,孩子们都高兴坏了,他们在园里种上了白菜、茼蒿、芹菜、月季、杜鹃等,一有时间就来这里照管植物,给它们浇浇水,看看它们长得好不好,还留心填写植物成长记录表和种植心得……这其中,同学们黄瓜种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种植园中      种植园中有同学们的牵挂

1.发现问题,迸发探究热情
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比如说什么植物适合现在的季节生长,比如说应季植物到底种哪一种,比如说种的植物需要怎样的土壤条件等等。老师一直要求同学们应该关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自身能力能解决的问题。一开始,我们种植小组种植的黄瓜,好长时间毫无动静,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浇水,可还是没有起色。这时候,黄瓜种子为什么不能发芽是我们最为头疼的问题。


黄瓜籽怎么还不发芽呢?   渠水同学为此伤透了脑筋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的问题来源是种植过程中发现的,这一问题让我们感觉到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渠水同学,乐于去观察研究,探究的热情很高,好像在做的事是有趣和愉快的,非要弄明白不可似的。
2. 设计问题,制定探究方案
面对问题,同学们发现老师并不急于把简单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而是让他们先仔细观察。利用课堂所学的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决定性原因。是种子的原因?还是土壤湿度、透气性、温度的原因?老师要求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来设计探究方案。


老师引导同学们观察黄瓜种子   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同学们发现,在种植园中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同学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这里,同学们发现学习的空间非常开放。
3. 实施方案,探究验证假设
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按照一般植物的发芽条件来设计的方案来实施,黄瓜种子的出芽率依然很低,这点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通过资料查阅,原来是黄瓜种子构造比较特殊,外皮坚硬,需要浸泡催芽才行。


发现黄瓜种子需要催芽    老师给探究小组做催芽培训

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学会如何利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种植中的问题。在后面的种植活动中,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像黄瓜一样需要催芽呢?需要催芽的种子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催芽效果,学生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继续探究。 在此基础上,学生如果有新问题产生,新的探究活动又将持续进行。老师根据同学们种植中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还提出了校城市小农夫种植园探究学习模式。这样,我们下次就知道如何面对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


【方案实施效果】
1.在生态园里,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身种植、浇水、拔草、施肥、保果,真实地感受自然的魅力,也明白一切劳动成果不仅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得贵在细心、贵在坚持。
2.同学们种植的黄瓜在6月份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龙江小学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3.瓜果飘香的季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知道收获的不仅仅是新鲜的瓜菜,还有他们的成长。

 4.同学们的种植探究活动在校内掀起了种植绿色植物的高潮,同学们纷纷利用废旧器具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以此来装点班级美化校园。


【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
1.学生在种植中学习了科学种植的知识,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美化生活。
2.学生在种植的中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由此建立了初步的生命意识。
3.学生在种植中明白养护植物的艰难,由衷地珍惜身边的绿色植物。
【活动经费及耗材的使用情况】
1.种植园设施由教育主管部门出资建设。
2.学生种植的种子一方面由学生收集,另外由学生自行购买,家长都非常支持这样的活动。

【学生心得体会】
最疑惑的事:十天过去了,小小的碰碰香已经从一片叶子开出了几片叶子,像一朵小花一样,翠绿翠绿的叶子在黑色的土壤里显得格外耀眼。我用手轻轻的摸着它,指尖上全是香味。今天,我又发现,这种香味有点像苹果的味道,甜甜的,可是为什么碰碰香会发出这样迷人的香味呢?我要好好去研究一下,找出答案。——三(1)刘欣怡
最难过的事:过了几天,我发现大文竹彻底枯黄了,这告诉我这次的分盆行动失败了。原来,文竹最好的分盆季节是在春季,而不是在夏季,而且文竹对阳光很敏感,不能放在阳光下直射,就是因为我在夏天把文竹分盆,而且分盆后还把大文竹长期放在阳光下直射,所以大文竹才会枯黄。我对这次分盆行动感到很难过,这是因为我没有提前了解文竹的生长习性,就盲目地分盆,导致了文竹的枯死。——四(2)班宗恒亦。
最伤心的事:绿油油(我给鸡冠花取的名字)的叶子蔫了,妈妈说它可能快要死了,我真希望老天立刻赐予绿油油一条鲜活的生命!——四(1)班崔龄予
最佩服的事:这时,我突然发现小芽的“头”上有一些土,我开始很奇怪,为什么这上面会有土呢?但不一会儿,我就恍然大悟了。因为我把种子放在土里,它发芽肯定要破土而出,所以“头”上一定就有土的。想到这里,我忽然对这小种子产生了一丝赞仰之情,你看它们勇敢、坚强、坚持不懈破土而出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这时,阳光又射了进来,照在了那被顶出的土上,小芽更加可爱了。——五(4)班雷戎
最开心的事:波斯菊开花了!细长细长的紫色花瓣围绕着金黄色的花蕊。像一个姑娘的笑脸。它正迎着太阳生长呢!波斯菊在经历上次小小的“生病”后,也变的更加顽强了。感觉长大了,更能经历风雨了。在我的悉心照料下,这盆小小的植物,感觉有了生命,天天守护在我的身边,我也感觉有了一个很好的“朋友”。——六(3)班 龚语轩
【家长体会】
现在城里的孩子,对于蔬菜粮食完全可以用五谷不分来形容,更别谈种植了,所以学校的做法非常好,让孩子们体验一下,会有很多好处。——刘新雅家长
让孩子体验种植,一方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魏子萱家长
学校将校园种植与班级种植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可取,孩子自己用废旧器具种植植物,生活中处处想着变废为宝,可见学校的绿色环保教育深入人心。——秦妍家长
【教师感受】
每一粒种子都象征着一个孩子。孩子们亲手种下种子,并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悉心照料,亲自去掌握种子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不断激发孩子们关注成长,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意识,让孩子们在动手中学会快乐,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种植中学会感恩。——程琴
学校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很多都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没有机会亲身体会到农民种田的辛苦。学生自己来种菜,对“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才有更真切的体会。学生种植绿色蔬菜,每天和植物打交道,悉心呵护它们,培养了孩子从小对于生命的一种关注,让他们体验这种生命慢慢成长的过程。——魏福伍
【校领导点评】
美境行动成功地解决了学生真正参与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提供一个让学生实实在在参加劳动和实践的平台。
在本次美境行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可见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凡,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
这样的实践活动时间跨度很长,学生能够坚持下来,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感谢江苏绿色之友,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龙江小学德育副校长赵秀琳

本文版权所有,谢绝转载。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侵删。联系QQ 526156192。
[关闭本页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环保联合会  江苏环保公众网  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  江苏环境网  “我是美丽江苏小主人”生态环保活动  零三六早教天堂
  活动联系:江苏美境行动办公室 王影
电 话:025-84723697,139-139-93780(微信同号),QQ:526156192
活动QQ群:310336050(大学群)、148194152(中小学群)
活动指定邮箱:mj@jshj.org
微信公众号:jshjorg

江苏环境科普

微信公众号:jshjorg
欢迎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