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名称:“踏生态文明之道路,悟水美金山之秀丽”——镇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调查
学校名称:南京审计大学
辅导老师姓名:傅园洁
参与学生代表姓名:曹宇箫、黄淸涵、张雨华、赵君雅、黄仪栋、郭鑫平、曹娟、徐颖、刘欣彤
参与学生总数:9人
一、方案实施过程简述:
1、活动的背景:
面对愈加恶化的生态环境,中国表现了了一个大国应有的环保责任感与使命担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结合国际、国内的背景与个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需要各基层单位坚决贯彻与落实。它的产生,也表现了党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镇江市坐拥长江第三大港口,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从古至今均为江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近代以来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江口岸之一。境内有北固山、金山、焦山、西津古渡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风景秀丽,文化昌盛,留下了无数的著名诗篇。镇江也是长三角地区的新兴工业城市,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机械、化工、造纸、电子信息、材料、电力、航运等为主导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发展方式,镇江也遭受了环境污染带来的沉重代价。2012年,由于外国船只“格格里亚”号苯酚泄露,造成镇江取水口被污染,威胁到百余万居民的身体健康。2013年至今,镇江市空气质量指数(API)长期低迷,在江苏省内排名靠后。PM2.5浓度也不容乐观,2018年5月跌入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最后一名。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镇江迫在眉睫的工作。
2、活动的目的:
(一)以江苏镇江为例,更为深刻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观中“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的实践意义。
(二)通过对镇江基层乡镇、环保部门、相关企业和普通大众的调查,了解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状况,并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包括已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定量分析后提出建议。
(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大学生的参与。生态环境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进行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大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观,还能赋予我们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全新认知。在拓宽眼界,提升思想层次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加强新时代南审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活动过程:
7月12日:到达江苏镇江市,并发放问卷,调查镇江市民众对习近平共享思想的认知程度、民众的环保素质、民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群民众对环保工作的期望与建议。
7月13日:
(1)参观镇江京口路社区(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调研镇江市城镇环保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
(2)与镇江市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3)参观五洲路村(农村社区)居委会,访谈当地居民。
7月14号:
(1)参观生态旅游景点代表西津古渡。
(2)对西津渡附近居民进行采访和发放问卷。
7月15号:
(1)参观金山湖水体整治工程
(2)参观调研虹桥港水体整治工程。
(3)参观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环保设施(主要为垃圾处理)并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二、方案实施效果:
(一)调查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数据来源于三个部分:第一是通过走访镇江市环境保护部门,采访环保部门负责人获得的镇江市生态建设数据:涉及到产业转型、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质量、环境监测与科研等,包括省级江豚保护区的建设情况;第二是通过走访各个绿色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文明社区获得的实地调研数据;第三是通过走访镇江市城市和乡村社区,向居民发放问卷获得的问卷调查数据。
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调查镇江市民众对习近平共享思想的认知程度、民众的环保素质、民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群民众对环保工作的期望与建议。调查中,共计获得有效问卷358份,具有充足性与可靠性。问卷受众涵盖城乡工人、农民、企事业单位员工、公务员、个体劳动者等职业,年龄覆盖25岁以下、25-35岁、36-50岁、50岁以上四个群体,受众学历覆盖初中及以下至研究生及以上,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
(二)评价结果:
第一部分:政府治理评价:
1.产业发展绿色化
2018年4月,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名单。该经济开发区以低碳清洁新区为目标,把绿色低碳循环作为“二次创业”的发展方式,探索了生态绿色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镇江新区依托此次契机,着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航空航天、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产业做大做强。
2018年,镇江市本级在低碳大会上集中签约13个低碳产业项目。各辖市区8场路演招商活动签约的51个项目中共有25个项目正式落地。此外,镇江市积极推进落后产业转型与淘汰。2018年完成8个省级去产能项目,拆除润州区联合水泥18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关停丹徒区镇江华元焦化有限公司焦炭生产线;实施重点绿色制造项目71个,建设完成港口岸电项目61台(套);新增光伏发电并网301兆瓦,增幅77%。国电谏壁发电厂完成了2台33万千瓦机组综合升级改造,可降低供电煤耗约18克/千瓦时。
2.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顺利
2017年年底,江苏省启动“263”专项行动(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落后化工产能),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以此为基础,2018年,镇江市成立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指挥部。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非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煤炭消费总量较2016年削减约147万吨,关停化工企业42家,转移化工企业4家,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达到54%;完成2018年度太湖水污染治理目标,获得“优秀”考核成绩;建成255个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到45%,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市区范围内四明河、一夜河、红桥港、御桥港、西团结河、丹阳市老九曲河、晓墟河、马塘桥溢洪河8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市616家规模养殖场,完成治理585家,治理率达到95%,小规模养殖场1207家,完成治理1067家,治理率88%;完成359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110家企业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及综合治理;抽查企业环境隐患178厂次,发现隐患421条,整改407条;全市17家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已全部完成二级标准化创建。持续加大生态环保领域财政投入力度,将污染防治、重点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湖九河”水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生态补偿等领域的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支持“263”专项行动相关项目实施,在全市开展“环保贷”业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
3.环保科研与宣传教育齐头并进
镇江环境监测中心2018年发表论文31篇,均为省级期刊论文,其中一篇被 SCI收录。科研项目方面,成功申报镇江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三维空间矩阵大气污染物在线精准执法监测及采样技术的研发应用》,成功申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科研基金项目《基于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构建高效监测复杂体系下水中重金属铅元素的应用研究》和《镇江市一湖九河“水-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溯源》;此外,还新增授权专利两个:自动式现场水样平行样采样器、手动式现场水样平行样采样器。
宣传教育上,镇江市利用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国家环境日等契机,针对企业、学校、社区、乡镇等不同主体和老、中、青、幼各类人群,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开展了各种环保主题活动。环境宣教部门与镇江社会各界(特别是各高校)的NGO组织(非政府组织)合作,积极调动广大群众与学生亲身投入环境保护的工作,显著提高了参与者的环保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江豚自然保护区整改迅速
长江江豚是一级国家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国宝”。由于人类活动的威胁,数量正在逐年减少。2017年农业部考察显示,长江江豚仅剩1012头。2018年9月,由于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出现侵占破坏问题,对江豚的生活环境造成威胁,国家生态环保部约谈镇江市。
约谈后,镇江市政府迅速启动整改。截至十月份,被侵占的7000亩江滩湿地已全面停止并退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活动。位于江豚保护区的48个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除1个防汛泵站、1个防汛电房、1个原住民房屋外,已全部拆除,大江风云影视实景园、江豚观测台等不在豚类保护区范围内的其他违规建设项目也于10月23日全部拆除。根据约谈通报的问题,镇江市开展“六大排查整治行动”:开展面上自查,确保整改工作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所有问题隐患必须全部排查到位,逐拿出整改方案;排查整治保护区内非法人类活动、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未批先建、非法倾倒和非法排放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船舶、水域污染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非法采砂、非法构筑等违法行为;排查整治非法用地等违法行为。这6项工作均于10月8日全部完成。
第二部分:群众调查评价:
1.人民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程度较好,但待提高空间较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环境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所以,如何用科学思想武装人民群众,使其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指导思想显得至关重要。
调查中,九成问卷受访者表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所了解,这表明镇江市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起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已经在市民中成为了共识。但难以忽视的是,仅有11.73%的受访者表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全面、深刻的认识,60.34%与20.67%的受访者只有所了解其部分内容和仅听说过该名称。此外,7.26%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听说过。这表明人民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虽然较为普遍,但认知深刻程度较差,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有64.2%的镇江民众认为,政府需要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与落实。建议最多的是:利用法律的教育作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出台具体法律和其他规范来强制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完善生态法律体系的建设。上海最近出台的垃圾分类规范即属于这一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其次是通过公开渠道开展各种环保培训与环保体验活动,鼓励民众参与,尤其是关注未成年人的环保教育。此外,可以适当的采取某些鼓励措施,激励民众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模仿献血奖励制度,对积极保护环境的人员给予各种奖励与优惠措施。
2.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持肯定意见,但对不同领域的感知程度不同
48.6%的民众认为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46.93%的民众认为生活环境稍有改善,两者合计95.53%。而具体到各个领域,民众认为变化最大的是镇江市地方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层面),其次是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整体有所提高(公民层面),最低的是地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型(企业层面),分别为72.63%、64.25%和53.07%。三者均超过半数,但仍然存在提高空间。尤其是企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近半群众没有感受到成效,值得企业经营者进行反思与整改。
3.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高,并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民众均认为环境保护是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并从各个层面参与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行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接受教育(如垃圾分类学习),减少污染(如低碳出行、不乱扔垃圾),节能生活(如公交出行、节约用水),绿色保护(如种树)。在自身参与的情况下,民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承担责任的主体先后顺序应为政府、企业、个人。
对政府,民众最大的期望是更多地公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做出的努力,使生态数据“阳光化”,拒绝弄虚作假,以此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其次是进一步加大整改问题企业的力度,对潜在的违法者起到高压震慑作用,不让其有可乘之机。对企业,上面数据中提到近半的群众认为企业的环保措施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而在各种企业造成的污染中,群众认为大气污染仍是最严重的,迫切要求企业采取措施减轻大气污染。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对大气污染进行专项整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上数据表明,人民群众要求改善大气环境的呼声并没有减弱,“蓝天保卫战”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常态化活动
。
(三)舆论宣传与社会反响:
在本次美境行动中,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企业、社区、以及环保局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在社区活动场所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我们会采取发放问卷和问答记录的方式,面向社区人民,询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同时,我们也重视做好舆论宣传,其中在镇江生态环境局官微发表一篇推送,在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官方微博发表了一片推送,在南审青年(南京审计大学团委官微)发表两篇推送,同时还在南审泽园书院官微发表两篇推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
由于我们的美境行动形式是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所以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贡献主要在于对调研数据分析后,对镇江市下一步的环境治理提出大学生的建议:
(一)毫不动摇的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后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纲领,必须长期坚持与发展。自产生以来,已经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良性效益,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共建生态文明的浪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点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认可。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今后,我们仍需要把握两个时间: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因此,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生态指导思想。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
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重大政治问题,也是一项重大民生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归根到底是由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旦离开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成为一纸空话。现实生活中出现过大量的负面案例:某些地方将建设生态文明完全视为被动的行政指标,忽视基层群众的呼声,对上级和群众装模作样或干脆大搞“一刀切”,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各级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使自己虚心听取群众的呼声与建议,做到环境保护为人民,绿色发展为人民。
(三)学习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同时坚持因地制宜
在进行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的过程中,全国已经涌现了许多的成功案例。结合镇江等城市的以往的成功治理经验,可以归纳以下四点环境治理方式:第一,根据国家层面的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更加科学的、适合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第二,在政府建立环境问责机制,强调各个级别、各个部门的责任承担;第三,构建长期执法的机制,实现环境治理常态化,拒绝“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不作为行为;第四,将五大发展理念融会贯通,创新产业技术,协调区域差异,开放治理经验,奉行绿色理念,共享治理成效。
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面临的环境威胁也具有多样性。比如,本次调研的对象江苏镇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重化工业带来的长江、太湖水系污染以及大气污染,因此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对高污染企业“规范一批、转型一批、关停一批”,并鼓励新型绿色产业的发展。而在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威胁是人地矛盾带来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象,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则是退耕还林还草、转变生产方式、生态移民等。因此,各地区在建设生态文明时必须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症下药,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式。决不能“照葫芦画瓢”,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否则将会带来高投入低效益,甚至是反作用的后果。
(四)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为了构建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造福人民本身。因此,除了依靠政府的规划与治理外,每个社会个体均负有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如何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成了政府环境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换而言之,人民群众如果不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哪怕政府投入再大的治理力度,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环境的恶化。
首先,政府部门应针对社会中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教活动,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过去经常使用的方式是通过宣传单等进行文字说教,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在新一代青少年中产生的效果愈加轻微。第二,NGO公益组织是人民群众中具有较高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团体,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极高的积极性。面对部分地区环境宣教人力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与NGO公益组织的合作就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模式。通过鼓励NGO组织的成长与合作,既能缓解政府宣教部门的压力,进行更多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还能通过NGO公益组织给社会带去更大的良性效益,鼓舞更多的人主动投身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此外,要特别重视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性。从现在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两个关键历史时期,其主力军正是现在的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与方法论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在未来就能掀起全社会共建绿色家园的潮流,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四、活动经费及耗材的使用情况:
预算:交通费:1000
食宿费:2500
文具材料费:300
图书资料费:500
印刷费:700
总预算:5000
实际:交通费:1518.5
食宿费:2541.5
文具材料费:350
图书资料费:450
印刷费:200
合计:5060
五、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精彩回放:
图片一:团队金山湖合影
图片二:五洲路村村户访谈
图片三:光大国际合影
图片四:京口路社区合影
图片五:与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座谈
图片六:参观垃圾处理厂数据管理中心
图片七:向居民发放问卷
图片八:参观污水处理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