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洪宇宁 杨竹攸 孙翔 高子燊 魏进 蒋丽丽
指导老师 郑正 朱晓东
方案背景:
中华虎凤蝶是英国昆虫学家Leech于1893-1894年间在中国的湖北省长江南岸采集命名的蝴蝶,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并北向河南、陕西,南向浙江方向稍有延伸。分布广但个体稀少,是中国的珍稀蝶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栖息地的开发破坏,幼虫取食植 物的被采挖药用以及标本商在野外捕捉成虫以获取蝴蝶标本,使野外居群迅速消失,以致在多数原栖息地已见不到这种蝴蝶了。
1982年,南京地区发现中华虎凤蝶。至世纪之初,栖息地的大约三分之二遭到了永久性的开发破坏。牛首山地区的6个居群,现仅存两处,且处于衰退之中,寄食植物和蝴蝶已成为偶见稀有,而土地开发和蝴蝶标本商的活动却正值方兴未艾!
1989年12月28日,南京市政府在城南牛首山建立了市属中华虎凤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置为东经188.8度,北纬32度,海拔150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受保护物种为: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植物杜蘅Asarum forbesii。
保护区设有围网,以防人畜侵入践踏,防止采草药者和蝴蝶标本采集者侵入。
保护区保护了一个中国特有的美丽的濒危物种,为后人研究这个物种提供了最佳场所。在各地生境加速退化和遭破坏的现阶段,重视这一保护区更具唯一和独特的重要性。与中华虎凤蝶相依存的植物和生态环境为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在文化上,中华虎凤蝶作为南京市的“天然纪念物”连同本地的生态系统和石灰岩溶地貌,为国内外学者、生态学家和大、中、小学师生提供了一个考察、研究、学习和进行环境教育的场地;为生态旅游者提供了一个观赏中华虎凤蝶,了解南京自然风物特征的地方;为绘画、摄影及野花爱好者和希望体验自然野趣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活动场所。这便是牛首山中华虎凤蝶自然保护区所具有的科学、文化和生态旅游价值。
保护区现状:
由于自然的封闭性,保护区内已延续了13年的自然演替,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植被茂密,整体生境明显优于周围地区。但自1993年至今,保护资金被断绝,保护区已无人管理,每年只有少数志愿者进入考察。保护区围网已有多处被采草药者和偷伐树木者破坏,锈蚀严重,已失去作用。低矮的水竹广为入侵;杜蘅生长区已遮蔽在毛竹林下;灌丛的覆盖使草本蜜源植物无法生长。这一切都对杜蘅的生长和中华虎凤蝶的吸蜜、寻偶和产卵极为不利。由于在早春3月缺乏阳光充裕的林缘地带和丰富的有花蜜源植物,中华虎凤蝶在保护区的生存受到抑制,每年春天飞翔的蝴蝶逐年减少。最近几年,在蝴蝶发生期的晴天,一日之内仅能偶然见到不多于10只成虫。被保护主体的中华虎凤蝶已处濒危!
管理目标:
1、重建自然保护区围网。
2、设立标志;建设步行道及小桥;开通经牛首山林场进入的大门。
3、限制保护区周边的房地产及墓地开发,保护山林,防止流入保护区的小溪的污染和干涸。
4、清除入侵的水竹丛、修整毛竹林和灌木丛。形成林缘阳光地带。
5、扩大杜蘅生长区。
6、种植3、4月份开花的本地蜜源植物:紫花地丁、伏生紫堇、蒲公英、山芥菜和诸葛菜等。
7、移入本地濒危的特有植物及野花。
8、编制保护区说明图册;建立保护年鉴;建立网站。
管理方式:由南京市农林局、环保局自然保护处、非政府环保社团及志愿者组成管理组织。
活动内容:
1、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展出关于虎凤蝶保护现状资料及图片的海报
2、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关于中华虎凤蝶的知识以及现状的现场调查
3、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以制做纸艺品的形式培养高校学生对中华虎凤蝶的兴趣。
4、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一场由吴琦老师主讲的中华虎凤蝶保护现状的讲座
5、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科技馆一楼报告厅举办 “保护虎凤蝶”公益音乐会及募捐、义卖活动
活动具体经过:
4月15日开展前期宣传活动,中午展出“金陵魅影——中华虎凤蝶”系列展板,再展板前为过往同学解说展板内容,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下午15:00-17:00请吴琦先生为我们作讲座“金陵之痛——中华虎凤蝶的保护困境与生态恢复现状”。4月23日面向学校同学与周围社区居民举办“保护虎凤蝶”公益音乐会,同时在场外展出“金陵魅影——中华虎凤蝶”系列展板 ,并开展义卖、募捐活动。音乐会结束后,在学校网上论坛继续宣传虎凤蝶的保护意义。
活动图文记录:




活动实际效果评估:
A、筹集善款并不成功,但这一点事前已经估计到
B、活动的前期宣传与音乐会本身的宣传基本做到了向受众传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保观的目的。
C、本次活动得到了江苏省环保厅宣教中心的全力支持,而且通过组织本次活动,在南京大学校内,我们密切了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团委、研究生会和校内其他社团的联系;在环保组织方面,我们加强了与江苏绿色之友、自然之友、绿石环境行动网络等地方性环保组织与其它高校环保社团的联系;在媒体方面,获得了《绿色报告》栏目等媒体的支持,此外,虽然本次活动并未如事先所预期的那样获得现代快报等南京本地媒体的关注,但也初步建立了与他们的联系;在公众方面,本次音乐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观众是社区居民,因此我们的影响并不止于某个阶层或某种职业的人群;在企业方面,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是失败的,并没能获得企业的帮助
D、本次活动的始终以虎凤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作用、虎凤蝶对南京市民的意义以及虎凤蝶面临的危机与应对这三方面为宣传重心所在。我们在海报、展板、节目单以及网络宣传文档等一切可能的位置添加中华虎凤蝶的现状介绍以及保护中华虎凤蝶的意义,通过本次活动,中华虎凤蝶的保护现状至少为相当大一部分南京大学的同学所知,为周边社区居民所知。相对于活动前南京大学的同学们对此基本一无所知,我们的宣传目的已经达到。
活动中暴露的问题:
A、前期宣传活动中,对讲座的宣传不足,以至于到场人数较少,没有达到事先的宣传目的。
B、音乐会当天下午,对演出单位的到来时间估计不足,以至于志愿者接待服务未能跟上,演出单位的协调未能跟上。
C、音乐会当天未能及时在协会内沟通,以至于有些工作意图未能及时贯彻,导致在18:15-18:30时组织现场有些混乱。
D、由于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较为繁忙,因此往往难以投入很大精力,所以活动组织阶段的初期,人手不足,后期通过网络召集志愿者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收获体会:
A、众多的热心人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协会能够克服诸多困难,才使我们能实现帮助公众了解虎凤蝶、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危险的目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环保的支持,对高校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肯定,感受到了能够为养育我们的善良人民和谐地生活而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欣慰。
B、宣传工作应当始终放在第一位。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假如没有充分的宣传,我们的信息将会淹没在各种嘈杂的声音中,只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宣传方式和真正实在的宣传内容,我们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C、活动组织过程要及时沟通,尤其在重要活动之前,更要反复沟通。只有及时沟通,才能以合理的组织、快速的动员,弥补人员上、时间上的不足。
D、活动中要严密计划,尤其要储备部分资源以备不时之需。我们的活动是公益性的,活动的参与是志愿性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对工作人员产生很强的约束,各种工作的完成并不是刚性的,可能受到种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种情况下,就如同作战中总要保留部分力量作为预备队一样,我们只能通过储备充足的资源,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